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平 |
| B.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 C.全盘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 |
|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材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农民无偿获得土地 | B.余粮收集制被固定粮食税所取代 |
| C.政府免去农民的赋税 |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资本论》的发表 | B.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首次会晤 |
|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D.《新莱茵报》的创办 |
凯末尔革命和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共同特点是
| A.由民族资产阶级政党领导 | B.采用暴力斗争方式反对殖民统治 |
| C.都结成反帝统一战线进行斗争 | D.都采用高明的外交手段 |
1923年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是
| A.封建帝国 | B.君主立宪制国家 |
| C.社会主义国家 | D.资产阶级共和国 |
“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柔弱,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 A.克伦威尔 | B.凯末尔 | C.林则徐 | D.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