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17、18世纪的中国思想界,余英时认为:“儒家思想关于个人的社会存在的问题,似乎正在酝酿着一种具有近代性格的答案。一个儒家的人权观点已徘徊在突破的边缘上,大有呼之欲出之势。”这实际是指当时中国出现( )
A.民主共和思想 | B.经世致用思想 |
C.唯物辩证思想 | D.离经叛道思想 |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 、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 、“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合理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C.“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下图为两位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可见,两位学者对国际格局的认识( )
A.完全对立 | B.完全一致 |
C.无法比较 | D.基本一致 |
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A.英法美 | B.英美苏 | C.中苏美 | D.美中苏 |
1968年加拿大政府提出:“我们在与中国的贸易方面拥有经济利益,在避免中国与邻国,尤其是中国与美国之间出现紧张状态方面拥有政治利益。我们的目标是尽快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使得该政府占有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同时考虑到在台湾有一个分立的政府。”对上述材料中所蕴含的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谋求在中美力量角逐中的经济政治利益最大化 |
B.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
C.停止了依从美国的作法,形成联华的外交政策 |
D.打破文革期间中国外交冰封局面引发建交热潮 |
从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成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
A.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
B.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
C.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 |
D.中国开始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