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矛盾的。彼特拉克曾这样讲过:“当这颗心灵思考或谈到宗教时,即在思考和谈到最高真理、真正幸福和永恒的灵魂的拯救时,我肯定不是西塞罗主义者或柏拉图主义者,而是基督徒。”通过这则材料能说明 ( )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仍然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 |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仍主张听命于天主教教士说教 |
C.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主张顺从人性追求现实幸福 |
D.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主张追求自然赋予的各项权利 |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国藩《讨粤匪檄》)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列强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 | B.太平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
C.曾国藩兴办洋务以实现富国强兵 | D.太平天国农民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
19世纪初圣西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切罪恶的渊薮,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人的理性,应由“实业家”等有产者承担社会改造的任务,建立一种“人人参加劳动,人人平等地拿取自己报酬”的新社会。据此可知,圣西门思想的重要缺陷是( )
A.尚未认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 B.缺乏与资本主义社会斗争的勇气 |
C.缺乏社会主义理想蓝图的构建 | D.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不够彻底 |
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877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院。共和派在重选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承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该事件对法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是( )
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 B.君主派顺应历史潮流主动退出历史舞台 |
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 D.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
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