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 A.另起炉灶 | B.和平共处 |
| C.一边倒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
|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 B.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 |
| 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 |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 |
在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其中称:“兹有本部盟军联络参谋训练班第二期学员×××修业期满,成绩合格,特给此证。……中华民国三十五年×月×日。”可见举办该期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 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
| 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
| C.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 |
| D.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针对土地革命策略中国共产党的文件中曾论述到:“土地分配的标准:以乡为分配土地的单位。……所有乡村中男女老幼,一律平分。现依中央办法,改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的比不能劳动的多分一倍。”这种土地分配标准的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A.体现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 B.粉碎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 |
| C.满足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 | D.使广大农民真正当家作主 |
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
| C.中国无产阶级无任何政治权利 | D.中国革命不能走从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
1925年1月,中共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共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
|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 D.国共合作实现,大革命迅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