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中国,“宗”字属于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是“∩”下面加个“T”,“∩”像宫室屋宇之形,那么“T”可能表示的是
A.青铜兵器 | B.祖先牌位 |
C.铁农具 | D.皇帝宝座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
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中,最独特的措施是( )
①基本沿用三省六部制
②改革中央机构,使各机构互相抗衡,不能彼此相压
③废丞相,皇权、相权合二为一
④中央承元制设中书省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③ | D.①④ |
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A.秦朝 | B.两汉 | C.魏晋南北朝 | D.唐宋 |
下列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析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最高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