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 B.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 C.人类19世纪创造的优秀理论成果 | D.马克思恩格斯的天才与革命实践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后中国人“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主要表现在
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②引进机器创办近代工业
③发动太平天国运动④签订了《南京条约》
| A.①③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②④ |
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
| A.它超越了英国1689的《权利法案》 |
| B.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
| C.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
| D.对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如图)。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在于
| A.劫富济贫 | B.公平公正 |
| C.倾向权贵 | D.崇尚峻法 |
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德国在短短的30年间,“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术、金融和工业组织以及用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促成这一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垄断组织大量出现 | B.从殖民地攫取巨额利润 |
| C.自法国获得割地赔款 | D.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 “向下”是指挖煤,“向外”是指:
| A.拓展殖民地市场 | B.贩卖黑奴 | C.传播基督教思想 | D.输出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