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华网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在德国重新畅销(见下图)。目前该书的销量已经比2005年提高两倍。这一现象说明
| 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走到尽头 |
| B.只有《资本论》才可以拯救金融危机 |
| C.社会主义制度呼之欲出 |
| D.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
下列画反映了我国近代以来的一种重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
①种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实业救国”的道路越走越宽
③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夹缝中求生存
④这种命运的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A.外资企业的出现 | B.洋务运动的兴起 |
| C.工人运动的高涨 | D.“实业救国”思潮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机器,创办了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首先出现在 ( )
| A.香港地区 | B.沿海地区 |
| C.北京地区 | D.内陆地区 |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
|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
|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 D.l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 A.汉代江南地区 | B.明代苏杭地区 |
| C.宋代太湖地区 | D.唐代关中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