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他的对外报告中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如秩序是不可设想的。”这番讲话的主要目的是
| A.歌颂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 B.说明美中发展关系的必要性 |
| C.主张建立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 | D.阐明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性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 B.想称霸天下的欲望 |
|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 D.东周王 室日渐衰微 |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
|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
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判断,出现最晚的应该是
| A.《格尔尼卡》 |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 C.《自由人引导人民》 | D.《日出·印象》 |
现代主义流派往往反理性、反传统,这种表现手法反映了20世纪初的人们
| A.追求幸福、爱情、自由的社会心态 | B.要求解放人性和积极进取的群体心理 |
| C.消极、悲观、虚无、迷惘的群体情绪 | D.在物欲横流下被金钱异化的变态心理 |
张建国是和新中国同时诞生的,下列关于他经历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 A.1954年,张建国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
| B.1958年,张建国放学后,上山砍柴参加大炼钢铁 |
| C.1976年,张建国参加全国高考,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
| D.1979年,张建国的舅舅回国,来到深圳特区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