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这反映出近代外文报刊的创办( )
| A.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
| B.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
| C.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 |
| D.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 |
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
|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表现在( )
①开启了政治变革的序幕
②创办起中国的近代工业
③迈出了教育近代化的步伐
④推动了生活方式和习俗的改革
| A.①③ | B.①②③ |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9世纪中叶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
| 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
| C.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 |
| D.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
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 )
| A.增加了许多农业新品种 |
|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 |
| C.出现了近代大农业 |
| D.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 |
史料记载:“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的某些地方,民间手纺车已被弃置一边了。”这一现象说明(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 B.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C.列强侵华冲击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
| D.中国自然经济已具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