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同样的运输量,铁路建设占地仅为高速公路占地的1/10。在今年新建的时速三百公里的客运专线陆续投入运营后,动车组列车高速条件下的运输安全,又成为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全新的课题。这主要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2年11月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后,海军官兵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按计划迅速投入紧张的出海训练和科研试验任务中。期间,顺利进行了歼—15飞机起降飞行训练。航母平台和飞机的技术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舰机适配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①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规律,使规律变害为利
B.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C.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中国孔子基金正式推出“孔子标准像”后,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这说明()

A.“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B.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随意性
C.“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
D.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辛弃疾在《木兰花漫》中言到:“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A.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
B.是词人对客观现象作出的一种反映,具有合理性
C.表明获得认识不一定需要通过实践
D.表明词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