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崇尚书香门第。譬如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更有孙康映雪、车胤囊萤、李密挂角等。可以说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而当今社会,读书之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却渐行渐远。远离阅读,就远离了与思想的对话,很多好的思想和观念就无法入心、入脑,内化为力量。可以说,一个缺乏阅读精神和书香气息的社会,是功力、浮躁的社会,是缺乏创新和活力的社会。
“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继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之后,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了“建设书香社会”。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让书香为社会存正气,为传统续血脉,为发展增底蕴,为创造添活力,为时代聚精神。
(1)结合材料,分析倡导全民阅读对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
(2)结合材料,为全民阅读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探究活动: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灾情牵动着无数华夏儿女的心,某校高二(4)班学生围绕“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景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就在全世界还在惊诧错愕的时候,温总理直达灾区最前沿,慰问抢险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雷霆万钧奔赴现场,各军种十万大军迅速集结灾区。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1)请你用矛盾观谈谈“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认识。
【情景二】此次地震发生后,人们再次想起了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地震中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底蕴,阐释了这个民族的不屈精神,地震让我们整个民族觉醒,让我们整个国家的凝聚力空前提升。
(2)从温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中,你能体会到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某校高三同学在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网上讨论。
【幸福蓝图】
网友[郑华淦]认为,十七届五中全会关注民生,“十二五规划”描绘人民幸福蓝图。
网友[忘情水]认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人民的期待,让全体公民分享发展的成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网友[天山夏雪]认为,“十二五规划”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意义重大。
【智慧蓝图】
网友[文海]认为,五中全会关于未来五年文化建设的论述言简意赅,蕴含深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功能的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展现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
网友[白峰]认为,文化是发展的增长极,文化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
网友[林伟]认为,文化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经济活。特别是现在经济的发展,包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缺少文化含量是断然不行的。
【科学蓝图】
网友[中国涵之]认为,我一直关注《人民网》的动态,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上献言,内容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的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网友[最强90后]认为,互联网日益成为社情民意中最活跃的部分。但因其形象的虚拟,客观上存在内容的虚化,少数网友会发表一些不切实际的言论,甚至是指责和埋怨。
(1)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就实现“两个同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发表你的看法。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的理解。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建立网络平台让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必要性,并就公民如何正确利用这种参与形式提出建议。

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央领导纷纷下到一线进行摸底调查,特别是倾听基层干部、群众对社会经济发展意见,A省省长发布了《致A省网民的一封信》。信中表示,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社会架构下的沟通壁垒,使网民和政府之间的直接对话、平等沟通成为可能,欢迎网友“拍砖”、“灌水”。
辨题:政府允许公民在网上建言献策就能实现公民有序地参与政治。

“无车难有车烦”,时下许多城市有车族发出感叹。下面请看我市居民小张一家的烦恼:
烦恼一:小张每天开车上下班几乎要“朝五晚九披星戴月”,用2个小时才能走完1小时的车程,原因:堵车。
烦恼二:虽然家住十二楼,但小张一家都不太敢开窗,街上车流的声音和尾气实在使人难受,原因:污染。
小张因此“上书”市政府,要求政府采取措施解除烦恼,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
(1)“为小张的“上书”寻找依据。
(2)温馨提醒小张“上书”应注意哪些事项?

每个人心中的“幸福”都是不同的。
外来务工人员:“出来赚钱,工资高,不会被拖欠,最好能够不断涨一涨,哈哈”。
家庭主妇:“每天都能买到放心菜,吃上放心肉,不要太贵”。
企业家:“企业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投资环境,利润逐年增长,积极回报社会”。
请你从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主妇和企业家对幸福的看法中任意选择一种,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谈谈如何才能实现他们“心中的幸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