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报纸,见专志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A.黄花岗起义 | B.武昌起义 | C.北伐战争 | D.南昌起义 |
有人说,二战后的美国经济是“一路高歌”,1973年却进入“黑色的一年”。1973年称得上是战后世界历史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这主要是指
A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B 美苏争霸态势的演变
C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 国际经济秩序的演变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而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下列君主的做法中,最能体现荀子的这一主张的是
A.废除丞相 | B.实行郡县制 | C.设置刺史 | D.到地方巡视 |
自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 |
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 |
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 |
D.商品经济的发展 |
古代土地方面的租佃关系始于( )
A.秦代 B.东汉 c.隋唐 D.明清
下图为《唐代高昌县授田文簿》。对该图所反映的土地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的一种形式 |
B.它的实行是国家保护自耕农经济的表现 |
C.受田农民拥有对土地的全部所有权和处置权 |
D.从北魏到隋唐前期封建国家一直使用这种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