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形成 | B.神权与王权结合 |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 D.王位世袭制确立 |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 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
C.胶泥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 D.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
2011年中国两会召开期间,世界媒体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热议的建设“幸福中国”问题,认为“以民为本”、“让人民更幸福”将成为中国政府未来工作的主题。以下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观点能够体现“民本”思想的有()
①孔子的“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刑杀②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⑤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⑤ |
朱熹在福建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他的历史地位是()
A.开创了宋明理学 | B.开创清代考证学之先河 |
C.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 | D.建立心学理论 |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存天理,灭人欲 | B.格物致知 |
C.致良知 | D.发明本心 |
图是定州汉墓出土的竹简《论语》,下列对此竹简的创作年代推论相对合理的一项是()
A.从来源看是汉墓出土肯定是汉代创作 |
B.从材料看是竹简肯定不是东汉以后创作 |
C.从内容看是《论语》肯定是春秋时期创作 |
D.从字体看是隶书肯定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