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于多倍体与单倍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组织培养获得的无子番茄和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后代都是无子的 |
B.无子西瓜植株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
C.单倍体都是高度不育的,所以没有育种价值 |
D.基因型为AaBb的小麦通过单倍体育种得到基因型为Ab的小麦的概率为![]() |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
( 2010年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三期中)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做材料,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2、3、4 |
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2、4 |
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会出现1或4现象 |
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4、3、2、4 |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内部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与突触小泡移动的方向相同 |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下图示意一个反射弧的结构。就此图分析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
A.直接刺激肌肉可以引起其兴奋收缩,但不能在g、 f、e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
B.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时,可在e、f、g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
C.若g以下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够在f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
D.若f处受损,针刺皮肤能在肌肉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
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