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
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
为测量植物细胞膜的透性,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为材料进行下列实验: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 min后取出,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 h而获得不同切片的浸出物溶液,通过测量这些溶液的吸光度计算浸出物溶液的花青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对这个实验方案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缺乏对照组实验 |
B.缺乏对等量原则的描述 |
C.所选择的测量指标不能反映浸出物溶液中花青素的含量 |
D.实验目的是测量浸泡时间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下图为一个渗透装置,半透膜小袋内充满0.3 g/mL的蔗糖溶液,用不同表面积的半透膜小袋做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内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变化速率的相关曲线最可能是(横坐标表示表面积) ( )
科学研究表明,哺乳动物肌肉细胞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15倍,K+浓度膜内是膜外的35倍,这种浓度差与膜上的Na+-K+泵有关,其作用原理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的改变不影响Na+和K+的运输 |
B.呼吸抑制剂不影响Na+和K+的运输 |
C.该运输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征 |
D.该运输过程的持续会导致大量ADP的积累 |
某一细胞通过细胞膜从环境中吸收Q物质,进行实验得到下列结果,其中能作为判断主动运输的依据是
①当细胞中Q浓度高于溶液中Q浓度时,也会发生Q的吸收
②只有在氧气存在时才会发生Q的吸收
③Q的吸收存在最大值,且吸收结束时膜两侧存在Q浓度差
④Q的吸收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且有一定的最适温度
A.①③④ | B.①③ |
C.①② | D.①②③ |
浸泡在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 ( )
①液泡 ②线粒体 ③核糖体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