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循环模式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A.若该图表示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图,则环节①代表水汽输送 |
B.若该图表示的是热力环流示意图,甲、乙为近地面,则乙地天气晴朗。 |
C.若该图表示的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乙表示岩浆,则丙是变质岩。 |
D.若该图表示的是中低纬大洋环流示意图,则④为暖流 |
下图中N、S为南北极点,P、Q是晨昏线与某一经线圈的两个交点,K、L位于晨线或昏线的中点,P、K两地经度相差15°。 P点纬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图中K点、L点的纬度值分别是( )
A.0°,0° | B.23.5°,23.5° |
C.0°,23.5° | D.23.5°,0° |
图中Q点的昼长可能是( )
A.8小时 | B.14小时 |
C.16小时 | D.24小时 |
下图表示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落时刻与日照时数(阳光实际照射地面时数)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甲地日照时数少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因素 | B.昼夜长短 |
C.海陆位置 | D.天气状况 |
下表是我国某地连续三个月21日的日出和日落时刻(北京时间)。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时间 |
a月21日 |
b月21日 |
c月21日 |
日出 |
5:10 |
5:05 |
5:19 |
日落 |
19:05 |
19:20 |
19:15 |
从a月21日到c月21日期间(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 |
B.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
C.该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c月 |
D.该地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短 |
许多地理现象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下列现象不是出现在b月的是( )
A.江淮地区适逢梅雨季节 |
B.非洲草原上的角马大规模南迁 |
C.华北平原正在收割小麦 |
D.南非好望角附近海域风大浪高 |
2014年3月29日的“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应对气候变化、倡导节约能源的集体行动。图中①②③是甲乙丙丁四地两分两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若活动时间是当地20:30~21:30,下列四城市中最早和最晚熄灯的分别是( )
A.甲和丁 | B.乙和甲 |
C.乙和丙 | D.丙和丁 |
如果只考虑日照条件,则甲乙丙丁四地楼间距最近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图为甲、乙、丙三地等高旗杆正午影子变化曲线和朝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有关图中甲、乙、丙三地地理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考虑充分采光,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理论上的楼间距由大到小的排序是:丙、乙、甲 |
B.一年中乙地正午影子的方向只有一次改变 |
C.甲、丙两地正午影子的方向始终不变 |
D.一年中甲地正午影长的变化幅度大于丙地 |
下图为6月22日A.B.C.d四地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能表示丙地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的是( )
A.aB.bC.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