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如表)。回答以下问题。
农业用地构成(%)
方案 |
农耕地 |
苹果园 |
林地 |
草地 |
菜地 |
A |
44.1 |
2.4 |
12.9 |
40.5 |
0.1 |
B |
18.1 |
11.6 |
36.8 |
33.4[ |
0.1 |
C |
10.1 |
19.6 |
36.8 |
33.4 |
0.1 |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方案 |
侵蚀量比较(%) |
径流量比较(%) |
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年) |
|
3~8年内 |
8年以后 |
|||
A |
100 |
100 |
57 |
57 |
B |
64 |
52 |
50 |
88 |
C |
50 |
40 |
48 |
112 |
关于三种方案的选择,正确的是
A.选择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
B.选择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
C.选择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 |
D.选择C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山西 | B.江西 |
C.广西 | D.广东 |
冬季为了进一步丰富北京的“菜篮子”,北京市政府大力扶持温室、大棚等农业设施的建设。据此回答
目前北京“菜篮子”里的蔬菜更加丰富多样了,主要原因是()
①气候温暖湿润适宜蔬菜生长
②北京蔬菜市场广大
③交通改善,保鲜技术提高
④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技术改进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澳大利亚南部气候温和,降水适宜,适合种植小麦和发展畜牧业。读图回答问题图中阴影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 B.大牧场放牧业 |
C.水稻种植业 | D.现代混合农业 |
关于图中阴影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
A.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
B.与城市市场和工业关系密切 |
C.大牧场上牧牛与小麦种植混合 |
D.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 |
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上,其原因主要是( )
A.有充足的水源 |
B.有便利的水运条件 |
C.有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 |
D.有天然的防卫屏障 |
大蒜价格暴涨导致其种植面积扩大,这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 B.政策 |
C.地形 | D.市场 |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
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
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