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如表)。回答以下问题。
农业用地构成(%)
| 方案 |
农耕地 |
苹果园 |
林地 |
草地 |
菜地 |
| A |
44.1 |
2.4 |
12.9 |
40.5 |
0.1 |
| B |
18.1 |
11.6 |
36.8 |
33.4[ |
0.1 |
| C |
10.1 |
19.6 |
36.8 |
33.4 |
0.1 |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 方案 |
侵蚀量比较(%) |
径流量比较(%) |
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年) |
|
| 3~8年内 |
8年以后 |
|||
| A |
100 |
100 |
57 |
57 |
| B |
64 |
52 |
50 |
88 |
| C |
50 |
40 |
48 |
112 |
关于三种方案的选择,正确的是
| A.选择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
| B.选择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
| C.选择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 |
| D.选择C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山西 | B.江西 |
| C.广西 | D.广东 |
关于城市布局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重庆市的城市布局形式适宜采用集中紧凑式 |
| B.中小城市为了方便群众生活宜采用分散疏松式 |
| C.大城市或受地形限制的中小城市多采用分散疏松式 |
| D.分散疏松式城市,市政投资少,也易于保证城市环境质量 |
读图中两幅文化景观图,回答各题。
|
|

| A.甲图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 | B.乙图位于我国的内蒙古高原 |
| C.甲图位于我国的云贵高原 | D.乙图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 |
两种文化景观所在地区的农作物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 | B.乙处的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
| C.甲景观处经济作物以棉花为主 | D.乙景观处传统粮食作物以谷子为主 |
关于上述两种文化景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两种文化景观都是人们利用自然提供的物质,在原始地表上创造出来的 |
| B.两种文化景观是以人类精神活动为主的景观 |
| C.两种文化景观是为了满足需要,创造出来并附加在自然景观之上 |
| D.自然对两种文化景观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功能形态上 |
下列有关文化扩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脑源于美国,目前已开始在我国向家庭普及,这种扩散属于传染扩散 |
| B.在我国首先是高校开设计算机课,举办各种电脑培训班,这种扩散属于等级扩散 |
| C.电脑从高校科研人员掌握普及到家庭属于等级扩散 |
| D.电脑的文字由英语到现在的多种汉字处理属于传染扩散 |
下列属于物质文化现象的是
| A.农业实施滴灌技术 | B.全国人大颁布的《森林法》 |
| C.海南岛的天涯海角 | D.米开朗琪罗创作的大卫雕像 |
有些中学从英国聘请了教师来校教授英语,这种语言传播过程属于
| A.传染扩散 | B.迁移扩散 | C.刺激扩散 | D.等级扩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