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大气的热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A.地面辐射 | B.太阳辐射 |
C.大气辐射 | D.大气逆辐射 |
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有关的作用名称及其对应字符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A |
B.大气的散射作用—E |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B |
D.大气逆辐射作用—D |
图中的四条折线所表示的纬度与数码相对应的一组正确的是
① 23°26′N② 赤道③ 20°S④ 66°34′S
A.①![]() |
B.①—M②—N③—G④—H |
C.①—H②—M③—N④—G |
D.①—G②—M③—N④—H |
下面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图形,斜线部分是3月21日,表示武汉3月22日5时的应是
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完成1-2题。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A.先偏右后偏左 | B.向右偏转 | C.先偏左后偏右 | D.向左偏转 |
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①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
②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③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
④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读经纬网图,回答1-2题。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A.S1="0.5S2" B.S1="S2" C.S1="1.5S2" D.S1=2S2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
A.1次B.2次C.3次D.4次
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表示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a | B.b | C.c | D.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