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一河流流域面积和径流变化示意图,流域面积约400平方千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根据图中所示信息判断,该区域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A.水稻 | B.小麦 |
C.橡胶 | D.棉花 |
关于该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河7月径流量小是因为该地深居内陆,降水量小所致 |
B.A点和B点汛期不同是因为受不同大气环流影响所致 |
C.上游A点可能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D.A点流速一定比B点快 |
2011年4月底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公布信息,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未富先老”国情是下列哪一个因素造成的()
A.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够快 |
B.计划生育 |
C.众多年轻人口到国外定居 |
D.人口基数太庞大 |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判断小题。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图中 ② 国最可能的是()
A.印度 | B.德国 | C.日本 | D.中国 |
图中属于人口增长模式中“低—低—低”模式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小题。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
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 | B.光照 | C.土壤 | D.热量 |
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丘陵上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 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 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
读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小题。左上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 B.沙丘 | C.冲积扇 | D.沙丘 |
右上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 B.风力堆积 | C.风力侵蚀 | D.流水沉积 |
2012年11月5日,我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从广州启程前往南极执行科考任务,于11月27日穿过了气旋高度密集的西风带,然后驶入浮冰区(浮冰是大陆冰川断裂后滑入海洋里形成的)。这次航程计划于2013年4月返回上海。回答小题。 “雪龙号”11月27日前后穿过的风带和所经海域的洋流正确组合是图2中的()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雪龙号”穿过气旋高度密集的西风带时,最可能遇到的海况天气是()
A.风大浪高 | B.晴空万里 | C.风平浪静 | D.风雪交加 |
“雪龙号”返回上海时()
A.赤道上的白天比夜晚长 |
B.重庆日落 方位大约是西北 |
C.南极大陆全部进入极夜 |
D.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期 |
关于浮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浮冰出现频率最大的季节在冬季 |
B.浮冰面积缩小会使海水盐度升高 |
C.浮冰只可能在南极附近海域出现 |
D.浮冰融化后陆地面积可能会缩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