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小题。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比喻昂贵的柴米。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炼意,往往一个字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决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因而被称为“诗眼”。阅读本诗,可以看出本诗的诗眼是“忧”。请具体说明理由。
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1)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8-9题。
山 雨
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山 雨
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翁卷《山雨》一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两首诗都描写了雨,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①,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①弄春晖:在春天的阳光里嬉戏玩耍。②拟归:打算回家。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弄春晖”一个“弄”字传神入化,赋予万物以生动的情态及和谐的意趣。
B.首句描写山中景致,形象描绘山川、草木沐浴在春光中的形态。
C.第三句诗人揣度客人心理,以退为进,转到对万里无云的无雨时节的描写。
D.“入云深处”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令人神往的意境,引起客人游山之兴。

②全诗取材于生活琐事,采用了虚实相映的写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效果。
“莫为轻阴便拟归”这一句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请联系现实生活谈一谈。(不少于200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归嵩山作①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嵩山:又名嵩高山,在登封县(今属河南省)北,为五岳的中岳。作者开元中期曾隐居于此。②长薄:指随山麓延伸的林木丛。薄,草木丛生。
王维与 齐名,皆为盛唐 诗派的代表。
对此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勾勒了一幅“清溪映带绵延丛林、车马行进悠然从容”的图画。
B.颈联以“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营造出苍茫凄清的意境。
C.尾联表达诗人终于归隐嵩山脚下,断绝世俗交往的淡泊情怀。
D.从全诗看,诗人的感情经历了从孤寂清冷到萧瑟凄凉再到闲适自得的变化。

诗的颔联颇受世人推崇,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1),俊逸鲍参军。
渭北(2)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3)
注:(1)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2)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3)论文:此处指论诗。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高度评价?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