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某种果蝇的染色体组成,染色体上的字母为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图中Ⅱ、Ⅲ、Ⅳ号染色体各一条和X、Y染色体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 
| B.若图中基因D突变,则将会突变为基因d | 
| C.图中基因A与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 
| D.若此果蝇产生了含YB的配子,则说明此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变化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 
|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 
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图),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两处分别为感应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ch浓度(mmol·L-1) | 
   ③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 
   ④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 
  
| 0.1 | 
   5.00 | 
   5.56 | 
  
| 0.2 | 
   5.00 | 
   5.48 | 
  
| 0.3 | 
   5.00 | 
   5.31 | 
  
| 0.4 | 
   5.00 | 
   5.24 | 
  
A. 图中的⑤、⑥与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
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 
B.组织 液中Na+浓度增大,则静息时的膜内外电位差减小 | 
  
|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 
D.神经 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 
| 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 
膝跳反射通常受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影响,临床上常用以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下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下列关于该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是传出神经元,感受器产生的兴奋最终通过2传导到效应器 | 
| B.因为在3处兴奋只能单向传导,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 
| C.当1处受到损伤时,针刺足部仍会产生痛觉 | 
| D.如刺激4处,可在1和5处可检测到电位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