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某种果蝇的染色体组成,染色体上的字母为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A.图中Ⅱ、Ⅲ、Ⅳ号染色体各一条和X、Y染色体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
| B.若图中基因D突变,则将会突变为基因d |
| C.图中基因A与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
| D.若此果蝇产生了含YB的配子,则说明此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
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乙种群为害虫,则在t4时防治效果最佳 |
|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相同 |
| C.t1~t2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
| D.t4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乙的种群密度最大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
|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汁数且没有震荡试管 |
|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
|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
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
④热带雨林在遭到严重的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
| A.①④ | B.①② |
| C.①③ | D.②③ |
下图表示由5个物种(U、V、W、X、Y)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Z表示分解者,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各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V是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 |
| B.U是草食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
| C.Y是肉食动物,处于第三营养级 |
| D.W、X是肉食动物,均处第三营养级 |
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随机取样 |
|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
|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
|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