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生物对同种食物不同大小个体的捕食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乙以甲为食、丙以乙为食 |
B.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甲与丙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 |
C.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数量的基本稳定 |
D.图示捕食状况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再发生变化 |
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
A.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
B.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流动 |
C.保持生态平衡 |
D.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 |
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虎鲸增加1 kg体重,至少消费浮游植物的量为:
A.1 kg | B.10 kg |
C.125 kg | D.1000 kg |
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kg要吃l0kg小鸟,小鸟增重0.25kg要吃2kg昆虫,而昆虫增重l00kg要吃1000kg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A.0.05% | B.0.5% | C.0.25% | D.0.025% |
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概率降低 |
B.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 |
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斗争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 |
D.自然界的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物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物种消失 |
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
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人口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 |
C.影响人口出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 |
D.影响人口生率和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