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为此毛泽东提出了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B.新民主主义理论 |
C.两类矛盾学说 |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
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某一时期人民军队作战形势图,这一重大军事行动的意义在于
A.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
B.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
C.战争形势出现了转折 |
D.国民党统治已被推翻 |
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贴出一副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这副春联反映出
①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不够广泛深厚②普通农民的思想基本没有发生很大变化
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
B.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
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战争起因 |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要求
A.用来维护各州权力 | B.争取民族独立 |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 D.建立民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