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诗人雪莱曾豪迈的预言:“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对这句名言的正确理解是
A.它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冬天来后,春天不久也会到来 |
B.与中国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相近,在经历了失败的冬天后,成功的春天也会到来 |
C.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逝,真善美则会永存 |
D.在经历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 |
一个俄国士兵说:“我们仍在前线挨饿,都快冻僵了。我们白白地在送命,死得毫无意义…俄国人只要一息尚存,是决不放弃革命的。”这里即将爆发的“革命”,指的是()
A.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
C.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 |
B.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 |
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证 |
D.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
1939年5月,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毛泽东撰文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毛泽东所说的“新阶段”的含义不包括( )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B.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 |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起了领导作用 |
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
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下列各条约内容中,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
A.“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C.“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
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