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签订,其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英、法争取到了备战时间 | B.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被出卖 |
C.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D.扩大了苏联与英、法间的矛盾 |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如同向水中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以“己”为中心,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反映的是( )
A.“大同社会”的理想 | B.宗法观念 |
C.“三纲五常”的原则 | D.分封制度 |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则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的主张,董仲舒的主张( )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
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 |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市,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该典故应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
中朝、内阁、军机处的共同特点是( )
①始终没有实权
②其成员由皇帝近臣组成
③最初均为临时机构
④其成员始终由高官组成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③④ |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对该“总结”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三代时期只有受过教育的学者有从政的资格 |
B.“以客出仕”成为秦朝以前流行的做官途径 |
C.选官制度历经世官、察举和科举等阶段 |
D.汉代的中央官员主要来源于地方郡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