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德国发动了“使法国把血流尽”的凡尔登战役。这次战役是大战中
| A.第一次大规模战役 | B.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
| C.规模最大的战役 | D.最大的一次海战 |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挽救民族危机需要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C.“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
| D.“伸民权”“设议院” |
中英《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清朝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
| B.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
|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
|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提出了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众治”的主张。下列言论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
|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
| C.“各从所好,各骋所长” |
| D.“人伦者,天理也” |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植棉、纺纱、织布或栽桑、养蚕、缫丝这种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的农家正业,出现了棉作压倒稻作、蚕桑压倒稻作的新趋向。这种现象反映了该地区
| A.农业生产的衰落 |
| B.自然经济的瓦解 |
| C.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
| 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文学艺术的世俗化
③市民生活丰富
④市坊制度的完善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