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 B.洋务运动时期 |
| C.维新变法时期 |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俄罗斯学者说:“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从两个国家集团的对抗转向本质上的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离美国越远的社会,这种对抗就越尖锐。”此核心观点认为美国()
| A.面临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冲击 |
| B.遭受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严重威胁 |
| C.面临欧洲联盟成立后竞争的压力 |
| D.建立单极世界的目标不利于世界和平 |
1990年4月,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说:“在遏制之后等待着的是民主。”此话并不意味着
| A.美国强力推行“美式”民主 |
| B.美国长期对苏联、东欧实行“冷战”政策 |
| C.苏联、东欧实行政治多元化 |
|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
“如果民族特性的和政治自由的观念,在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领土划分和国内秩序中获得稳固结构,那么从自由主义运动开始起,被推导或被预见的自由原则的另一结果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发生——准备实现‘欧罗巴合众国’。”“欧罗巴合众国”的最初出现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 |
| B.实现了西欧经济政治一体化 |
| C.推动了自由主义运动 |
| D.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 |
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B.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C“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按欧美诸邦,是时新通商于中国,其不欲中国之扰乱固也。故当两军相持,历年不决之际,彼等必欲有所助以冀速定。而北京政府之腐败,久已为西人所厌惮,其属望于革命军者必加厚,亦情势之常矣。…”材料说明
| A.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观望态度 |
| B.维新变法运动得到列强的默许 |
| C.资产阶级革命得到西方的认可 |
| D.国民大革命利用北洋政府与西方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