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食货志》记载:“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材料反映了
A.商人的逐利投机行为 | B.实行重农抑商有其必要性 |
C.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 D.男耕女织方式的瓦解 |
秦代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家庭;汉代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之家。这一变化说明( )
A.牛耕技术支配家庭规模 |
B.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 |
C.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 |
D.促进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
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此中国政府()
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
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
巴黎公社直接与工人合作协会签订包工合同,以免工人受中间盘剥,取缔面包房夜班制,禁止任意罚款和非法克扣职工工资,取消房租,归还劳动者在当铺的抵押物品等措施。这说明()
A.巴黎公社建立公有制的经济基础 |
B.巴黎公社调动工人阶级积极性实现工业化 |
C.巴黎公社的措施具有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特点 |
D.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政权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到:“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意义“------”此处的“划时代”的含义主要是()
A.中国第一次遭到外国的武装侵略 |
B.中国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的条约 |
C.英国完全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国家 |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
首相出现以后,英国并没有随即出现关于首相的明文法律规定,在很长时间里,首相制度在“无法可依”的状态下运作,往往涉及首相的事件,没有遭到议会限制或反对党的异议,就会被默认为先例,久之就会被沿用,进而形成惯例。首相的这一“无轨运作”状态( )
A.严重阻碍了英国民主政治进程 |
B.反映出议会已经丧失了立法权 |
C.为形成议会中心奠定基础 |
D.为首相权力扩张提供了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