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业家弗莱尔说:“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 易,我国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说明( )
A.英国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 |
B.英国的工业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
C.工业资产阶级需要表达自身的利益和要求 |
D.议会中的议员就是本阶级利益的代表 |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孔孟之道的影响 | B.老庄哲学的影响 | C.韩非思想的影响 | D.墨家学说的影响 |
下列近代报刊中,将②③归为同一类性质的理由最恰当的是
①②③④
A.同为近代以来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 | B.同属于娱乐性为主的报刊 |
C.都为政治运动制造舆论 | D.是不同时期政府的宣传舆论工具 |
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
A.两则材料完全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
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根本没有出现过“夜市” |
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不同,因此两者一点也不矛盾 |
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
某位学者对中国古代农业提出这样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牛耕和铁农具使用②土地私有制确立③县制出现
④重农抑商政策提出⑤商业中心出现
A.①④⑤ | B.①②⑤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