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出彩虹时
倾盆大雨终于停了。那布满天空的乌云似乎也被这雨后美景陶醉了,它们大概不想让自己破坏这优雅的气氛,渐渐地、渐渐地隐去了。一直躲在黑云背后的太阳也不甘落后,它欢快地跳出云层,把自己的光和热还给了大地。
突然,高空中出现了一道耀眼的亮光,慢慢变成了淡淡的一层红云,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变粗,与其同时,红道的两端还不住地向下垂,一直垂到低空,,形成了“桥”的形状。“啊,彩虹出来了!”我心中一阵欢喜。紧接着,在红色的里层隐隐约约透出了一层淡雅的橙黄色,随后也扩大变粗,可没有红色那样鲜明。它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就像姐妹一样亲热。又过了不多时,蓝、粉、绿也争先恐后地出现在天空,它们在一起构成了大自然的一大景观——彩虹。
这座彩色的“桥”似乎和真桥一样,而且就在我面前,我多么想摸摸它那件“五彩衣”呀,可一伸手,却什么也没摸到,这时,从不远处飘来几片雪白的云朵,它们围着彩虹,好像在赞美它的美丽。还有几片云朵漂浮到彩虹身边,轻轻地附在它身上,更给它增添了几分温柔和典雅。
多美的彩虹,它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一直曲呀!
戴帽子。(给加点的字加上拼音。
照耀( ) 陶醉( ) 倾听( ) 追逐( )
典雅( ) 气氛( ) 增添( ) 下垂( )
找朋友。(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似乎—— ( ) 漂亮——( )
慢慢—— ( ) 也许——( )
增加—— ( ) 称赞——( )
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
(2)争着向前,惟恐落后。 ( )
(3)不甘心,不情愿被落下。 ( )
火眼金睛。(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判断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1)多美的彩虹,它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支曲 呀!( )
(2)一直躲在黑云背后的太阳也不甘落后,它欢快地跳出云层。( )
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必须刚下完一场雨才能出彩虹。
B.必须是突然下了一场倾盆大雨后才能出彩虹。
C.必须连续阴天的情况下,下了一场雨才能出彩虹。
本文题目是“出彩虹时”,为什么作者还要写白云呢?( )
A.用浮云衬托彩虹,来点缀彩虹的美丽。
B.只写彩虹太单调。
C.作者在观察彩虹时的确看到云在彩虹周围,写白云是尊重事实。
聪明屋。
小作者看到的彩虹是由几种颜色组成的呢?仔细阅读文章,然后按各种颜色出现的先后顺序写在下面。
课内阅读。
一个春日融融的上午,继父把我叫到床边,慢慢地说:“河子,我就要死了,有件事我必须告诉你。早在退休的前一年医生就说我是过敏性哮喘,必须远离海洋,所以我是永远都不可能带你去看海的。我对你撒了谎,请你原谅我。”
当时,我觉得非常失望,非常委屈。我做了那么多年的准备,到头来这却是一个骗局!我伤心地哭了。
就在这天夜里,继父安安静静地去世了。我失去了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现在,我这个身体畸形的女孩子要一个人生活了。
当我穿行于闹市时,当我熟练地做着家务时,当我受邻居的委托替她照看孩子,并得到每月40元的报酬对,我突然明白了继父的“看海”的意义。有无数次,我站在继父的遗像前,悄声对他说:“伯伯,我看见了大海,真的,我看见了……”
(1)继父是故意骗“我”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继父患有过敏性哮喘,必须远离海洋,为什么还要承诺带“我”去看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明白了继父说的“看海”,明白了“看海”的意义,我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张车票
她迈着沉重的步子,把头垂得低低的,蹒跚地向车站走去。
她没有带一点儿子平日喜爱吃的东西,只是带着一个母亲忏悔、痛苦而又愧赧(羞愧,脸红)的心去看望在少年管教所劳动教养的儿子。
她径直走向入站口,默默地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目光突然触到入口处墙上量身高的标尺,心顿时颤抖起来。那白色的标尺线,仿佛是一条闪光的皮鞭……
耳边响起杂乱的脚步声、喧闹声,眼角晃动着急匆匆的人影,这是刚刚下车的人出站了。
“妈妈,刚才阿姨给我量高时,我把腿弯着,没有过线。”一个稚嫩的童声。一个多么熟悉而又可怕的声音!她惶恐地抬起头,只见一个年轻的母亲,正抱起一个眉清目秀的小男孩吻起来:“真乖,好儿子,妈妈把省下的钱给你买好东西吃!”
“妈妈好!妈妈好!”小男孩抱着妈妈的头,甜甜地说。
“妈妈不好!”她的声音在颤抖,嘴唇在嗫嚅(说话吞吞吐吐,想说而又不敢说的样子),双脚不由自主地跨出了长长的队伍,一下站到这对陌生的母子身边。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年轻的母亲有点愕然,她用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的目光望着她问道:“你是说谁呀?”
“我是在说自己,也是在说你!”她内疚而又真诚地说。
“我有什么值得你说的,真是奇怪!”年轻的母亲气恼地回答。
“妈妈,我们走!”小男孩摇着妈妈的头撒着娇催促。
“不能走!”她显得十分激动,声音都嘶哑了。
“你凭什么不让我们走?”年轻母亲向她投以愠怒的目光质问道。
▲“凭一颗忏悔的母亲的心!”她眼里闪动着泪花,语气是那样凝重。她用颤抖的手从口袋里拿出一张报纸,羞容满面地递给她说:“请你看看我这篇拙文,不,尝尝这粒苦果吧!”
年轻的母亲放下手中的小男孩,好奇地接过报纸,猛然,一个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从一张车票说起——一个母亲的忏悔》。
“啊……你的孩子就是这样……”年轻的母亲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
“妈妈,我们快走呀!”小男孩摇着妈妈的腿嚷着。
“不,不能走,我们补票去!”年轻的母亲说道。
(1)读画“______”的句子,“她”为什么看见“量身高的标尺,心顿时颤抖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有“▲”的一段文字中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年轻的母亲看了报纸以后,“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语言也哽塞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同学里有人笑话你吗?”母亲又问。
她点点头。
“那你听听我的想法。”母亲说,“我们是穷,这是真的,不过,你要明白这几个道理:一,穷不是错,富也不是对,穷和富都是日子的一种过法。二,穷人不可怜。那些笑话穷人的人才可怜。凭她怎么有钱,从根儿查,哪家没有几代穷人?三,再穷人也要看得起自己,要是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心就穷了。心要是穷了,人就真的穷了。”她点点头。那天晚上,她想了很多。天亮的时候,她真想明白了母亲的话:穷真的没什么。它不是一种光荣,也绝不是一种屈辱;它只是一种生活状态,是她需要认识和改变的一种现状。如果她把它看作是一件破旧的衣衫,那么它就真的遮住了心灵的光芒。如果把它看作是一幅宽大的布料,那么它就可以做成一件温暖的新衣。甚至,她还可以把它看做成魔术师手中那块幕布,用它变幻出绚丽多彩的未来和梦想。
(1)同学有笑话“我”的吗?你认为同学们做得对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对同学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明白了母亲的话,“我”到底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穷与富,你是怎么认识的?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节选)
领头的纤夫是个肩膀宽阔的老头儿。他包着头巾,衣服上打着补丁,眼睛漠然地望着前方,路还长着哩!老头儿的右边是一个头发胡须都很浓密的中年人。他身体强壮,显得很有力气。这两个人走在最前头。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个高个子,还保留着农民的打扮。他直着身子,没精打采地衔着烟斗,好像已经厌倦了拉纤的生活。高个子旁边是个肌肉结实的小伙子。他使着蛮劲向前拉,往上凝视的目光充满了诅咒和抗议。在这一群人中有个穿着红上衣的少年,从年龄和肤色都可以看出,他拉纤的日子还不久,还不习惯这种沉重的劳动。他拉了一下把他的肩膀勒得发疼的纤绳,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少年右面的老头儿好像有病。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他正在用袖子拭额上的汗珠。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在少年后面,只露出半边脸。他用同情的目光看着前面白皙的少年和秃顶的老头儿。这个老头儿显然已经习惯于这种工作了,他一边往前走,一边装他的烟袋。后面是个退伍不久的士兵,还穿着官家发给他的皮靴。士兵后面是个高个子,他转过脸去,愤怒地朝货船上望,一定是货船的老板在咒骂他们,驱赶他们。走在最后的是一个神态沮丧的老头儿。他低着头,无可奈何地拖着沉重的步子,拼着命拉着纤绳往前迈步。
(1)解释词语。
A.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B.蛮劲:_____________________
C.诅咒:_____________________ D.沮丧: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把加点字不合适的读音画去。
A.勒(lēi lè)得发疼
B.重荷(hè hé)
C.沮丧(jǔ jū)
D.年龄(lì líng)
(3)用下列词语造句。
A.没精打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无可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文字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A.并列关系 B.递进关系
C.总分关系 D.承接关系
(5)本段文字对十一个纤夫重点介绍了他们的:__________
A.年龄外貌 B.体质外貌
C.体质神态 D.神态心理
(6)本段文字所表现的人物心理主要是:
A.痛苦悲哀不满反抗
B.痛苦沮丧反抗忍受
C.悲哀满足忍受同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母亲(节选)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如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他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他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他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
(1)用带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通过母亲养成了什么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