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邻避效应”指居民或所在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及采取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造成“邻避效应”的原因可能不是

A.公民自觉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B.行政机关没有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C.政府没有处理好决策与公共利益的关系
D.政府没有强化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A.既要侧重与抓住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二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将军去探望受伤的士兵,得知炊事班的战士大都被纷飞的弹片炸死了,而一位炊事员将大铁锅扣在头上只受了点轻伤,将军由此联想到做铁头盔,并付诸实践,使得头盔风行于世。这说明()
①注重研究新情况才能在实践中有所创新
②创新的灵感源于个人偶然的奇思妙想
③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④彻底否定现存事物才能实现创新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古人云:“为政之要,唯在得人”。而在选人用人上则主张“勿以一恶忘其善,勿以小瑕掩其功”,这一选人用人的原则其哲学依据是( )
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②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③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要把握事物的主流,明确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人口老龄化态势十分严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实施30多年的“一胎化”调整为“单独夫妻可生二胎”政策。这一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A.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B.同一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C.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社会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一个鸡蛋如果从外面把它打破,放点葱,炒一盘菜就是一盘食物;从内部打破,一个小鸡成长出来,就是生命。因此,“从内部打破”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这启示我们促进事物的发展,需要

A.善于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B.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实现事物自我发展
C.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D.创造必要条件,促进主次矛盾相互转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