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对于民族而言,全民阅读反映出全社会的总体文明程度。要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切实地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质的飞跃。下列关于文化的作用和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
B.文化能使一个国家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都能塑造人生 |
D.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有利于
①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引领社会思潮,消除文化差异
③文化直接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力量
④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费尔巴哈在对各国的神考察后发现,各国的神几乎是该民族现实生活的翻版。他说“并非神按照他的形象造人……而是人按照他的形象造神”。这句话告诉我们()
A.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
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
D.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作用 |
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们通常感到时间在不断流逝,然而有的科学家认为,和空间一样,时间是不会流逝的。其实,不管人们有何感觉,意识的内容都是()
A.主观意志的产物 | B.客观精神的产物 |
C.人脑机能决定的 | D.客观存在的反映 |
从哲学上看,“守株待兔”寓言中的农夫的错误在于()
①想问题、办事情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
②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
③把事物之间偶然的联系当成了必然的联系
④没有认识到一切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关于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
B.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
C.人可以改变规律,但不能消灭规律 |
D.人可以创造规律,造福于人类 |
每一个人活着的若干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其他人。这表明()
A.任何事物要么运动要么静止 |
B.物质运动具有绝对性 |
C.静止现象是不存在的 |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