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日。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目前,我国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近80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年”、“中国文化节”、“相约北京”、“中非文化聚焦”等大型品牌文化活动成功举办,影响广泛。这些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
①有利于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有利于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③有利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④能够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和我国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从2011年8月开始,我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取得了明显成就,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据此回答17—18题。我国开展这一活动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创新来自于创作者的灵感
②文化创新主要靠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是记者用脚在基层走来的。不到基层去,总隔着玻璃窗,眼睛就看不清楚;不到基层去,从材料到材料,思考就不够深入;不到基层,通篇干巴话,表达就不够到位;不到基层去,冷暖不相知,感情就不够投入。这主要说明
A.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错误反映 |
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D.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
近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一些网络游戏企业受利益驱动,不惜牺牲社会效益,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在各类网站投放含有低俗、色情内容的广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此,文化部要求各地重拳出击,严肃查处。可见,发展网络文化应该
A.尊重人们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差异性,满足人们各种需求 |
B.尊重多种文化并存的客观事实,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
C.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
D.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
2004年以来,全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6个百分点。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004年2.1%增加到2.5%以上;北京、广东等许多省市,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年均超过20%,占GDP的比重均达到5%以上,成为当地新的支柱柱产业。这说明
①文化逐步对经济起决定作用
②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物质基础
③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
④文化产业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积极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我国的这些做法
①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④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