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电视公益活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4年度十大人物”颁奖盛典于2015年2月27日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
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的央视精神品牌节目《感动中国》以让观众心灵震憾的年度人物事迹,传递着巨大的道德正能量。此项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
①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榜样作用
②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
④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针对“空巢”老人增多的社会现状,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2013年7月1日正式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老年人,不常看望老人属违法。新法新规定的出台蕴含的哲理有()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任何事物都包含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③通过质变就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④ |
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②任何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③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④不能夸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殷殷期望,寄意深远。下列对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的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朋友要老,好酒要陈———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被之僮僮,夙夜在公———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④治大国若烹小鲜 ————要自觉的树立创新意识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有些同学认为,君子不拘小节,自己是中学生,也可以不拘小节,但其行为往往凸显有失大节。这说明他们()
A.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
B.没有看到小节的积累可以引发人品的质变 |
C.看到了矛盾双方是可以转化的 |
D.认为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
2014年5月29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2013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央八项规定”、“棱镜门”、“N7N9”、“土豪”、“自贸试验区”、“单独二胎”、“中国大妈”、“光盘行动”、“女汉子”、“十面霾伏”等获评年度十大新词。据介绍,这十大新词从364条2013年年度新词脱颖而出,记录了丰富多彩的2013,从中可以窥见当年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民众关注的焦点。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②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④社会生活有其自身发展规律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