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梦,文化强国梦。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设文化强国要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省的建设助推城镇化转型。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广东今后将继续推进城镇化步伐,预计到201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70%。为此,广东省将继续坚持建设“文化强省”“幸福广东”,以提高社会文明和人民素质;在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同时,也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
(1)请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与生活”的角度,谈谈广东省“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的依据。
材料二: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授予莫言世界文学最高奖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有评论家评论说,《红高粱》时期,莫言受拉美文学的影响,明显地得益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魔幻”启迪,不久之后他就意识到要“逃离这两座高炉”,要创造具有充分的本土性的文学作品。莫言的小说是接地气的,他所在的胶东半岛,是古代齐文化的蕴藉之所在,神奇、浪漫,富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越到后来,他对艺术民族化的自觉和探索的力度越加强烈,几乎每一部重要作品都有鲜明的创新性。
(2)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莫言的成功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创新的途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年,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的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请运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动高铁、核电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是我国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现出口升级、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
材料一: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4次讨论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问题。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国积极推动高铁、核电、航空、电信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对接当地的市场需求。
2015年1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支持企业利用国内装备在境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的生产线,实现产品、技术“走出去”;支持企业境外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加强境外投资监管,规范企业经营秩序,坚决防止恶性竞争。
材料二:据统计,2014年我国高铁机车车辆出口增长19.3%,是同期外贸出口增速的3倍,铁路设备已成中国出口新的增长点。2014年,我国企业参与的境外铁路建设项目348个,比2013年增加113个;累计签订合同额247亿美元,同比增长3倍多,完成营业额76亿美元,同比增长31.3%。
2015年2月4日,中国与阿根廷签署了《关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设压水堆核电站的协议》,国家主席习近平见证了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首次成功“出海”。此前,中国已与巴基斯坦签署了340亿美元投资协议,将建设大规模核电厂、地铁及轻轨站等。通过装备“走出去”,有效化解了我国产能过剩,带动了国内产业调整和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能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推动装备“走出去”可以通过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优化升级。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2014年9月10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以通过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发送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各地基层环保执法人员、环保志愿者、普通公众结合切身感受,从强化执法、提前预防、事后援助等方面提出看法,并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有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
(l)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法制办为什么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材料二:全民普法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某市通过全民普法的深入推进,使公众逐渐由“知法、用法”向“守法、敬法、护法”转变,把普及法律知识与培育法治信仰,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在整个社会中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村立法治信仰,使法治真正融入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说明在整个社会中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性。(8)

福建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小城镇建设。
材料一:福建省《关于促进中小城市和城镇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选择福鼎太姥山镇、福安赛岐镇等15个中心镇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条件具备的可设立“镇级小城市”,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在中小城市和城镇聚集;20l8年前.全省每年要完成城市道路、供水、污水、燃气、排水管线改扩建各l000公里以上;逐步推行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所有县城达到省级园林城市(县城)标准。
(1)根据材料一,说明《意见》对福建发展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中共福建省委在广泛吸收民主党派等党内外人士有关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工地流转建议的基础上,多次就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出通知。
(2)土地流转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此有人认为,搞好土地流转就能取得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成功。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统计,2014年我国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 2 % ,新能源的消费比例有所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材料二:为进一步摆脱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恶性关联,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相继关停了一大批污染严重的小煤窑,加大了对水电、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性投入;增加新能源消费,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要求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等方式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2015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纷纷建言献策,积极乡履行职责。
(1)请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分析说明材料二中政府所采取措施的经济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如何履行职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