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 )
A. |
人走关灯、少开空调 |
B. |
使用一次性餐具 |
C. |
自带水杯出行 |
D. |
对垃圾进行分类 |
压强为101kPa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10 |
20 |
30 |
60 |
|
溶解度/g |
KNO 3 |
20.9 |
31.6 |
45.8 |
110 |
NH 3 |
70 |
56 |
44.5 |
20 |
A. |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B. |
20℃时,KNO 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
C. |
60℃的KNO 3饱和溶液降温至30℃,有晶体析出 |
D. |
NH 3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 |
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 |
B. |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现象,没有发生反应 |
C. |
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断减少 |
D. |
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是氮肥;尿素没有氨味,不是氮肥 |
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
B. |
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
C. |
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
D. |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
如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
B.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
C. |
反应前后均为纯净物 |
D. |
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