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问题。据此回答下面的题。
面对农业发展和财政运行中的新形势,文件强调优先保证农业农村的投入,让广大农民吃了“定心丸”。文件提出,要继续实施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中央的上述举措有助于
①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同步富裕,
②增加种粮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③提高粮食市场价格,扩大粮食种植规模
④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国家粮食安全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长期以来,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法不下乡”、“以言代法”的状况,对此,文件指出,要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这要求
①赋予乡镇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
②充分发挥村委会在基层政权中的作用
③加强现有法律法规在农村的贯彻执行
④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应的权力监督机制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立场正确就一定能获得正确认识 |
B.只有立场正确,才可能获得正确认识 |
C.知识结构决定认识正确与否 |
D.办事情能否成功,取决于人们的立场是否正确 |
一个民族兴旺腾飞,离不开思想的升华;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离不开理论的成熟。新世纪新阶段,呼唤着新思路新举措。这是因为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
B.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C.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 |
D.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
现实生活中虽没有龙,但我们却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这表明
A.意识并不完全依赖于物质 |
B.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
C.人能通过对现实材料的加工,可以创造新的形象和概念 |
D.有的意识不是物质的反映 |
人们现在还不能正确的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说明
A.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地震的发生 |
B.如果掌握了地震的规律,就可以防止地震的发生 |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但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
D.未来的事物将来才出现,人们根本不可能做出准确地预测 |
“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从哲学上说是因为
A.只要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
B.只要是正确的意识就能改造客观事物 |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决定客观事物 |
D.只有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才起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