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铜制线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 =2FeCl2+CuCl2,Fe+2FeCl3 =3FeCl2,现将一铜、铁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含铜 |
| B.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
| C.溶液中一定含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 |
| D.溶液中一定含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
下列操作过程中不能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又完全溶解”现象的是
| A.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 |
| B.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
| C.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
| D.向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
下列实验事实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Ⅰ操作 |
Ⅱ结论 |
|
| A |
滴加BaC1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
原溶液中有SO42— |
| B |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
原溶液中有Na+无K+ |
| C |
滴加氯水和CC1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显紫色 |
原溶液中有I— |
| D |
滴加几滴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 |
原溶液中无NH4+ |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7的溶液中:SO42—、CO32—、Na+、K+ |
| 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K+、Cl-、CH3COO- |
| C.0.1 mol·L-1 NH4Al(SO4)2溶液中:AlO2—、Mg2+、Cl-、SO42— |
| D.c(H+)/c(OH-)=1012的溶液中:Na+、Ba2+、NO3—、ClO- |
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温同压同体积的CO2和SO2所含氧原子数均为2NA |
| B.32gCu与S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相对原子质量 Cu:64) |
| C.1L 1.0mol·L—1 NH4Cl与2L 0.5mol·L—1 NH4Cl溶液含NH4+数目相同 |
| D.25℃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 数目为0.1NA |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HNO3 | B.Cl2 | C.SO2 | D.Na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