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中国文化第一次遇到一种高势能的异质文化的挑战,这就是传教士输入的西学。此时的“西学”,主要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 | B.资本主义代议制文献 |
C.启蒙运动中的主权在民思想 | D.欧洲古典主义音乐 |
明隆庆初年," 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 | 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
B. | 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
C. | 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
D. | 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A. |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 B. | 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
C. |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 D. | 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A. | 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 B. | 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
C. | 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 D. | 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 |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 B. |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
C. |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 D. |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
有学者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仅仅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而非经济福音的全球化。西方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将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活动连为一体,但是从世界性的生产和交换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却没有在全球合理分配。这一观点旨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 | 表现为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 B. | 不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
C. | 使生产和交换活动更密切 | D. | 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