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下列表述符合材料中梁启超观点的是
| A.妇女应追求婚姻自主 | B.妇女价值观在不断更新 |
| C.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强弱 | D.妇女教育应遵循礼制 |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B.抗日战争时期 |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阅读下表: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 年份 |
占工厂总数比例 |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
占工人总数比例 |
| 1937 |
16% |
4.4% |
7.3% |
| 1942 |
58% |
78% |
49% |
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有( )
①此现象的出现是受抗日战争的影响②表明西南西北的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③改变了中国经济布局不合理的格局④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下列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的特征是( )
| 中国 |
1895年 |
1913年 |
增长 |
货物性质 |
| 进口 |
1.7亿 |
5.7亿 |
3.3倍 |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
| 出口 |
0.28亿 |
1.66亿 |
5.9倍 |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
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资
C.帝国主义不愿中国实现工业化,而要中国永远作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对下图中的逐渐成长的小树正确的理解是( )
| A.中国近代官营企业命运多舛 |
|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夹缝中生存发展 |
| D.民族独立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
白吉尔在《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年)》中说:“……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在辛亥革命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②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资近代企业
③“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推动④中华民国政府扶持民族工业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