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对这一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复古情绪在先秦已经形成一种普遍思潮 |
B.孔子的仁和礼体现了对社会伦理的追求 |
C.老子的无为体现对朴素人际关系的向往 |
D.韩非的法治理论体现对和谐社会的赞美 |
《贞观政要》一书中记载,唐太宗曾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由此可见,唐太宗“励精图治”的本质是
A.稳定社会秩序 | B.维护地主阶级长久利益 |
C.忧怜百姓 | D.完善各项政策 |
下列关于隋灭陈的历史意义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 B.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
C.实现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 D.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
隋炀帝的暴政统治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最根本的是
A.阶级矛盾尖锐 | B.政局动荡不安 |
C.人民生活痛苦 | D.生产严重破坏 |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
A.说明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 |
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化,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 |
C.孙中山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 |
D.孙中山有了与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 |
下图所示是民国五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C.实业救国的思潮 | D.五四运动期间的商人罢市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