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论述道:“人聚于乡而治,聚于城而乱。聚于乡则土地辟,田野治,欲民之无恒心不可得也。聚于城则徭役繁,诉讼多,欲民之有恒心不可得也。”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是:

A.佃农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B.小农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C.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D.城乡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康熙年间的《归安县志》(归安县,今浙江湖州市)记载:“归安诸乡统力农,修蚕绩,极东乡业织,南乡业桑菱,西乡业薪竹,北乡……业蔬、靛,荻港业藕,埭溪业苎,善琏业笔,菱湖业蚕,捻丝为绸尤工。”这表明当时的归安县( )

A.较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农业和手工业已经分离
C.农业生产的区域分工比较明显 D.不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丹麦奥尔堡大学教授李形在《共产党宣言预见到了今天》中写道:“目前,金融危机笼罩全球,在欧洲一些国家流行起阅读马克思的著作。马克思总结性地概括了资本主义的弊病所在——规律性的贪婪和无止境的扩张最终导致自取灭亡。”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中“无止境的扩张”的根本原因是( )

A.资产阶级的贪婪 B.资本家对利润的追求
C.资产阶级政权的支持 D.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①发昌机器厂创办 ②京师大学堂建立③中国共产党成立 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

A.品行、才学 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 D.考试成绩

史载:周代贵族禁止同姓通婚,但是各等级的贵族又必须在同等级之内迎娶异姓女子,天子、王姬则可与诸侯通婚。其主要目的是( )

A.贯彻周代宗法制度,防止政权旁落 B.维护宗法制度,保证贵族血统纯正高贵
C.使嫡长子继承制度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D.完善等级制度,为周王授官提供参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