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凸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
——据盂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整理
材料二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
——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材料三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启蒙是一种“内源式”的启蒙。并指出导致近代中国启蒙具有“外源式、突变性”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西方可资利用的“现代性的传统资源”的具体内容?并分析近代中国思想启蒙遭遇“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
(3)材料三中,“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中国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近代前期民族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说明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文艺复兴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两伊战争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法”被列为“汉语盘点2014”年度国内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1)依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思想主张。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主张在当时的进步意义。
材料二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指出“妥协”在调和当时美国国内矛盾方面的具体表现。由此,谈谈你对当时“妥协”的认识。
材料三清末“预备立宪”大事记
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揭开“预备立宪”序幕。
1906年,出洋考察大臣回国,并奏说,立宪可使“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弭”,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7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在中央筹设资政院,各省筹设谘议局。
1908年,清政府又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期,同时颁布以保障“君上大权”为核心内容的《钦定宪法大纲》,但也限制了皇帝的权力,规定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权组织形式。此后两三年,还颁布了各种法律的草案,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的范畴。
1909年,多数省份设立谘议局,多由立宪派主持,积极开展立宪活动。
1911年,清政府组成立“责任内阁”,在13个内阁大臣中,皇族占7人,人们讥称它为“皇族内阁”。
——据人教版《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等整理。)
(3)长期以来,人们对清末立宪的认识有两种主流观点:①认为清末“预备立宪”是一场政治“骗局”,是“假立宪”; ②清末“预备立宪”推动了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进程。请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剖析。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留下的日记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内容
1912年11月5日
今日为美国选举日期,夜人市观之,此间有报馆两家,俱用电光影灯射光粉墙上,以报告各邦各州选举之结果,惟所得殊不完备。市上观者甚众,每一报告出,辄欢呼如雷。以大势观之,似民主党胜也。
1916年7月6日
改良之法,余力主张以白话文作文作诗作戏曲小说。
l921年8月13日
做历史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学——严格的评判史料,一方面是艺术——大胆的想象力。史料总不会齐全的,往往有一段,无一段,又有一段。那没有史料的一段空缺,就不得不靠史家的想象力来填补了。


——摘自《胡适日记全编》
(1)结合中美的政治情况,分析胡适为什么对美国政治选举产生浓厚的兴趣?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突出贡献。胡适认为历史学家需要哪两种能力?你对他的观点有何看法?
(3)1948年蒋介石想让胡适参选总统,是迫于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压力,请问杜鲁门为何要插手中国的总统选举?
(4)1995年,三联书店出版了胡适学生罗尔纲的回忆录《胡适琐记》,该书关于1930年胡适从上海迁居北平的叙述,与胡适日记有出人,从史学研究的角度,你认为谁的记录更可靠?请说明理由。

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中国与荷兰的金融创新

中国
荷兰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是现代意义的银行,有阿姆斯特丹市政的担保,很快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票据结算中心,荷兰的利率也比其它欧洲国家都要低得多。银行不仅支持商品交易,还支持股票交易。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美国的股票市场

中国
美国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1996年,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从1998年开始,中国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
20世纪90年代,政府通过间接措施进行调控。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以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悄然兴起,促使美国经济实现了产业升级。股市吸引了大量私人投资者,同时养老金也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了保值增值。


(1)17世纪的中国和荷兰都进行了金融创新,但经济发展的结果却完全不同,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90年代中美两国股票市场的作用。
(3)两则材料都反映了政府的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洛克的《政府论》成稿于1688年革命之前,在革命发生后匆匆出版,当时并不受广泛推崇。为“光荣革命”辩护的辉格派主流思想,与洛克的理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很少引用洛克的言论,极力回避洛克倡导的革命的权利等激进原则,而主要诉诸英国古代宪法和国王的责任等观念,带有明显的保守色彩。18世纪中后期,美国革命者利用洛克的理论为反英运动辩护,英国国内的激进主义者也借助洛克的理论来阐述改革的主张。19世纪英美自由主义成为一种思潮以后,《政府论》成了这一思潮的经典。
——据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
(1)材料一中洛克思想的影响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2)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出“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趋势。参照图5,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材料三历史之学,最重因果。……治历史者,职在综合人类过去时代复杂之事实,推求其因果而为之解析,以昭示来兹,舍此无所谓史学也。
——据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表1

时间
刊物
作者
文章
1915年9月
《青年杂志》
高一涵
《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
1916年10月
《新青年》
刘叔雅
《欧洲战争与青年之觉悟》
1917年4月
《新青年》
陈独秀
《俄罗斯革命与我国民之觉悟》
1917年12月
《东方杂志》
章士钊
《欧洲最近思潮与吾人之觉悟》
1919年1月
《东方杂志》
杜亚泉
《大战终结后国人之觉悟如何》


(3)按材料三中柳诒徵提出的“治史”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表1所示历史现象。
(4)综上,就思想与时代的关系问题阐述你的见解。

聚焦大城市,关注“城市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安古称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央。汉初,娄敬劝刘邦建都长安时说:“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汉唐盛时,气候温暖,降水充沛,秦岭森林茂密,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昆明池、曲江池等湖泊星罗棋布,灞、泾、渭等“八水绕长安”,“驰骛往来”,沟通黄河,“漕挽天下”。

——据史念海《汉唐长安城与生态环境》等
(1)据材料一,概括汉唐时期长安作为都城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唐末以来,随着西北地区的干旱化和国都地位的丧失,西安的河渠池沼逐渐萎缩枯竭,地下水水质下降等问题也日益严重。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提出把西安从消费性城市转化为生产性城市。在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影响下,1953年制定的西安城市20年规划,要求优先保障工业建设,供水、排水等公共设施建设未引起政府足够重视。当时,西安每吨自来水的售价为0.22元,但实际成本为0.35元,差价由国家补贴,此后一直实行这种福利式供水制度。与整个国家的管理体制一致,市区及近郊由城建部门管理,远郊由水利部门管理。后来,全国城市规划会议提出“用城市建设的大跃进来’适应工业建设的大跃进”,加重了城市发展的不协调;城市规划单位被“关、停、并、转”,城市发展自此长期处于无序状态。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在治理水问题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水的问题依然严峻。
——据包茂宏《建国后西安水问题的形成及其初步解决》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西安“水问题”的成因。
材料三 1955年洛杉矶发生了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两天内因呼吸系统衰竭而死亡的65岁以上老人达400多人。196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清洁空气法》,但没有制定检测标准和强制措施,治理效果有限。1970年4月22日,2000多万民众在全美各地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呼吁保护环境,促成国会通过《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并授权政府组建环保局,监督法案实施。这一时期,催化式排气净化器的发明解决了汽油燃烧不完全的问题。按照新的法律,1975年所有汽车全部安装了净化器。同时,以甲醇和天然气代替汽油的新技术,促使石油公司开发了更加清洁的汽油。这些措施被认为是洛杉矶雾霾治理成功的关键。
——据周恒星《洛杉矶雾霾之战》
(3)借鉴洛杉矶雾霾治理的成功经验,为西安“水问题”治理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