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 )
A.对国家统治权的争夺 | B.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 |
C.对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争 | D.学术思想与智慧的创新 |
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30年代,苏联几乎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例如:苏联的三大钢铁厂都是美国援建的,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1933年建成的……上述材料表明
A.苏联由封闭走向开放 |
B.苏联利用西方危机进行经济建设 |
C.美苏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消失 |
D.西方各国向苏联转移过剩产能 |
《互联网进化论》中指出:“工业革命把人变成机器,信息革命把机器变成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
B.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
C.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 |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人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
“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这段话提到的学说与下列哪项内容有关()
A.牛顿的运动三定律 | B.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
C.达尔文的进化论 |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经典物理学所面临的危机,终于在20世纪初被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两场伟大的革命所解决。这两场革命使人类()
A.放弃了经典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理论 |
B.拥有了研究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理论体系 |
C.否定了此前物理学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
D.转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交方式 |
爱因斯坦认为:“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主要是因为伽利略()
A.捍卫哥白尼“日心说” | B.奠定实验科学基础 |
C.发明了天文望远镜 | D.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