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是200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发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20时30分至21时30分熄灯一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但是这场涉及全球、被确认为世界最大的应对气候行动之一的“环保活动”,在引起世界许多城市响应的同时,也遭遇了许许多多的尴尬和反对。
(1)请你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谈谈,节能环保与“我”有密切的关系。
材料二:小明同学通过调查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等领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有些小区物业管理不到位、路政公共设施被破坏现象时有发生等。小明准备打电话给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建议,可小明的母亲却说这些事与他无关,不准他打电话。
(2)你认为小明同学可以运用哪些知识来说服母亲?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体验设计大会于2015年7月16日—1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举行。本届大会期间,超过70名志愿者为大会提供自愿服务。准备今年就读北京某大学的英国留学生马克也提前来到北京报名参与了志愿服务。
(1)请用一句名言表达你对这位远方客人莅临的喜悦之情。
(2)志愿服务之余,马克想了解中国最具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请你向他推介一二。
材料二:有一天,马克表扬同是志愿服务者小华,说:“您的英语讲得真好。”“哪里,哪里,一点也不行。”小华回答。“你的汉语水平进步很大呀。”小华对马克说。“是的,我进步很快,我还会讲得更好的!”
(3)两人回答上的差异是怎么造成的?
(4)你是如何理解和对待这种差异的?(两个方面)

材料:2015年10月12日,一堂特殊的课程在青岛某中学开讲,课下坐的全部是学校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课的却是学生。
当日站在讲台上的学“老师”表示,只有站在讲台上才更加理解老师们的辛苦和不易。而当日的“学生”表示,此次活动也让我们看到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课堂是什么样,老师们可以根据此次“角色互换”所了解到的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1)开展“角色互换”教学活动有什么意义?(两个方面)
(2)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老师、尊敬老师?(两个方面)

有一天,王某去别人的菜园里偷菜,被菜园的主人发现了,可是那人并不制止他,反而转身就走。王某感到无地自容,对菜园的主人说:“被你看见我偷菜,现在我没法做人了。”菜园的主人说:“你说的什么话?咱们是邻居,你只是想知道我的菜为啥长得那么漂亮,对吧?我的菜,还看也好吃,不信你尝尝。”说着,他真的去抱来两把菜,硬是塞到王某手里。
(1)菜园的主人为什么要这样说?
(2)请你设想一下,如果菜园的主人把王某大骂一顿或者去告发他可能出现什么后果
(3)从菜园的主人的行为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着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就?”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咯?”于是悄悄的走了。
主人一看又走掉了好几位客人,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于是又走了一批。
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亲近的朋友,看了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并不是叫他们走哇。”朋友大为恼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这个故事给了我什么启示?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围绕推进扶贫开发这一问题,某人大代表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听民声,集民智,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他们纷纷留言。网友“会游泳的的鱼”:“住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这是我们最真实、最迫切的愿望。”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网友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是在行使哪项政治权利?
(2)应该如何正确行使这些权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