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S+O 2 SO 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
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
B. |
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
| C. |
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
D. |
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下列诗句的描述中,只隐含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H+、Cl﹣、OH﹣B.Ag+、K+、Cl﹣、NO3﹣
C.Na+、H+、NO3﹣、CO32﹣D.H+、Mg2+、SO42﹣、Cl﹣
下列各实验方案能达到其实验目的是( )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
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
B |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
加入足量稀盐酸 |
|
C |
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CO |
在足够的氧气中点燃 |
|
D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
A.AB.BC.CD.D
H1N1流感疫情曾在我国大面积爆发。实践表明,出现这种疫情时可用过氧乙酸(C2H4O3)消毒杀菌。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其分子中含有臭氧(O3)
C.既是纯净物,也是化合物
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⑥D.②③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