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注重食品安全尽管是陈词滥调,但仍然是一个十分紧迫而沉重的话题。 |
B. |
聆听道德模范的报告,一种高山仰止的情感在同学们的心中油然而生。 |
C. |
毕竟是万家团圆的日子,夜幕降临,大街上已是灯火阑珊,人头攒动。 |
D. |
世界无时无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与时俱进。 |
进入园中,志愿者递过来一道题,完成后方可继续游园。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
B. |
冰雪雕技艺是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减法的艺术”。 |
C. |
“久仰”“尊君”“寒舍”等都是古代常见敬辞:“拙作”“赐教”“家君”等都是古代常见的谦辞。 |
D. |
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小题。
①“我一路向北,离开有你的季节□”《一路向北》的歌声一直在校园的上空回荡着,似乎预示着毕业季的到来。随手拿起拍立得,我们拍了张照片。记得那日,晚霞如橙,令人如痴如醉,晚风吹起我们的发梢。今天,考场外,柳条轻轻飞舞。风一如那日温柔,撩起我的记忆、bō动我的心弦。
②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季毕业时。青春的我们,信心满怀,背起行囊,奔向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睿智的我们,满怀理想,点燃青春,挥别昨日,开启一段斩新的人生旅途。即使选择了远方,我们就不怕风雨兼程。
③如诗如画的青春回忆总是赶不上生命的脚步,烟水迷茫的沧波永远落后于憧憬的丽帆。愿我们的青春岁月如同三月的樱笋,五月的榴锦一般,向阳生长,不负伟大时代,不负美丽韶华。
(1)给加点字注音,按所给拼音写出汉字。
旅( )途 bō( )动
(2)给□处填写正确的标点,找出并改正选文第②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标点:______ ______改______
(3)第②段画线句子有语病,请结合语境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记得那日,晚霞如橙,令人如痴如醉。 |
B. |
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 |
C. |
互联网时代,“快餐”式阅读方式快速收集了络绎不绝的资讯。 |
D. |
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
(5)下列有关语法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风—如那日温柔”中的“温柔”和“烟水迷茫的沧波”中的“迷茫”都是形容词。 |
B. |
“背起行囊”“信心满怀”“如诗如画”“轻轻飞舞”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
C. |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句子的主干是“尊老爱幼是美德”。 |
D. |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一句中的“在世界桥梁史上”作定语。 |
小语同学积累的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如《爱莲说》;“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 |
B. |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由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而成;《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由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而成。 |
C. |
古人称谓通常有谦称与尊称的区分,例如“敝人”“家慈”“愚兄”是谦称,“令尊”“贤弟”“大兄”是尊称。 |
D. |
从“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中可以看到除夕放爆竹、守岁的习俗;从“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中可以看到端午节包粽子、插艾草的习俗。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学校要实施和制定绿色生态校园规划方案,为学生提供学习场域和教育资源。 |
B. |
能否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进行体育锻炼,是一个人拥有健康体魄的保证。 |
C. |
我们要在学习红色历史中筑牢初心使命,传承革命先辈优良传统。 |
D. |
长江代表站大通水文站2013年至2022年的平均输沙量约为 亿吨左右。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安塞腰鼓》) |
B. |
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回春,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白杨礼赞》) |
C. |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怀疑与学问》) |
D. |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皇帝的新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