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铝和强碱溶液反应也可生成氢气,如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若某溶液中加入铝产生了氢气,则在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物质组是( )
A. |
FeCl 3NaNO 3KCl |
B. |
KNO 3Na 2CO 3Na 2SO 4 |
C. |
Na 2SO 4BaCl 2NaCl |
D. |
KNO 3NaNO 3NaCl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机房失火只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
B.二氧化碳有毒,空气中含量过高,会使人中毒死亡 |
C.在煤矿的矿井里,通风并严禁烟火,可以有效地防止发生爆炸事故 |
D.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相关的化学知识加以解释,正确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温度越高金属的化学性质越稳定 |
B.加油站应“严禁烟火”,说明只要遇到明火,在任何情况下石油都会燃烧 |
C.体温计中水银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
D.自行车上的三脚架上喷油漆,说明隔绝氧气或水分可防止钢铁生锈 |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 验 设 计 |
![]() |
![]() |
![]() |
![]() |
实验目的 |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确定石蜡成分中含有碳元素 |
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
证明铁生锈是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
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B.该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 |
C.反应物中包含两种化合物 |
D.发生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很相似,有咸味,误食易中毒。区别它们的一种方法是:隔绝空气加热。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
A.SO2 | B.NO2 | C.N2 | D.NH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