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t 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
B. |
t 2℃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C. |
升高温度能使饱和的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D. |
t 3℃时50g水中加入30g甲物质充分溶解后得到80g溶液 |
化学方程式 2H2O+O22H2O中等号表示(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
B.参加反应的氢、氧分子数之和等于生成的水的分子数 |
C.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水的质量 |
D.参加反应的氢质量等于水中氢气的质量 |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完全正确的是( )
A.P+O2![]() |
B.C+2O![]() |
C.Mg2+O2![]() |
D.3Fe+2O2![]() |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操作有:①加热;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④当有连续气泡时用排水法收集;⑤实验完毕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⑥熄灭酒精灯;⑦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正确顺序是()
A.③②①⑦④⑤⑥ | B.②③⑦①④⑥⑤ |
C.②③⑦①④⑤⑥ | D.①③②④⑦⑤⑥ |
某粒子R+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1 B 9 C 11 D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