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实验设计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
将气体点燃 |
B |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
加足量水,过滤 |
C |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钠 |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
D |
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
将铜片分别插入硫酸亚铁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校外调查时发现了下列一些现象,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A.生产农作物时,农民按国家标准适量使用化肥、农药 |
B.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 |
C.城市的“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作为化工原料 |
D.农民用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
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
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
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
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
|
A |
CO2 |
CO |
通入O2,点燃 |
B |
二氧化碳 |
氯化氢气体 |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
C |
Cu(NO3)2溶液 |
AgNO3溶液 |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
D |
碳酸钙 |
氯化钙 |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C.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D.1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